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化党建 > 员工风采

做雄鹰展翅 引企业腾飞

时间:2006-07-28     来源:集团公司
视力保护色:

  2005年,中化(青岛)实业有限公司(简称“中化青岛”)以销售收入近16亿人民币的骄人业绩迎来了成立三周年的生日。回首公司这三年来巨大的变化,每一位中化青岛人都情不自禁地提到他们的带头人——总经理董建华,正是在他的带领下,中化青岛走出了历史困境,迈上了稳定发展之路。

勇挑重担 甩掉包袱

  四年前,中化青岛的前身——中化山东进出口公司是一家让集团公司担心、让广大员工灰心的老牌国有外贸企业。当时公司面临三大难题:一是企业债务沉重,已经资不抵债;二是冗员包袱沉重,安置起来十分困难;三是业务资源匮乏。由于企业经营困难重重,前任总经理上任一年后便因失去信心而离职。

  在危难关头,在集团公司的支持下,时任副总经理的董建华勇敢地挑起了重担。上任后,董建华带领领导班子,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妥善地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公司下一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在解决冗员问题时,领导班子按照公司制度,根据不同情况制定了不同的解决方案。对于确实没有再就业能力的员工优先帮助安排;对于不符合安置政策而又无理取闹的人员,坚持原则,即使面对人身威胁,也毫不退让。同时,有针对性地做好下岗分流人员的思想工作,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保证了企业的稳定大局。

  在解决债务方面,他们克服重重障碍,完成了债务重组,免除了公司近3亿元债务,偿还了近2亿元的历史欠账,避免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正是在以董建华为首的领导班子强有力推动下,在全体中化青岛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中化青岛得以渡过难关,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求真务实 追求卓越

  为尽快带领公司走出困境,董建华带领领导班子成员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战略发展思路:改变粗放式经营局面,发挥地区性资源优势,重点培育橡胶、纸浆、燃料油和农产品业务。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中化青岛的业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地发展起来,员工的干劲和激情也被激发出来,企业的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竞争能力不断增强。

  面对取得的初步成绩,董建华并没有沾沾自喜,他告诫员工:中化青岛要发展,不能再单纯依赖传统贸易模式,必须进行深入的战略转型,开拓与贸易相关的上下游产业,延伸业务链条。为此,公司果断决定逐步淡出燃料油等无任何市场竞争优势的进口业务,集中力量发展生化医药和农产品业务,成为相关实业、研发为支撑的区域性优秀企业。

  转型的难度和风险都很大,董建华顶着压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公司转型道路上。他带领班子成员跑市场、搞调研、争取政府支持,花费了大量心血。在天然色素项目的推进过程中,经多方努力,公司在青岛建成了天然色素提取基地,在甘肃某地建成种植基地,这些举措大大增强了中化青岛在未来市场中的抗风险能力。

  中化青岛的生化业务建立了化验室,并于2004年上马了色素项目,此业务已进入全国同行业前五名。农产品业务也建立了自己的果蔬基地和加工厂。这些项目的投产,不仅克服了单纯贸易经营带来的风险,而且给公司带来了较大的利润。

  几年来,董建华恪守“认真、创新、追求卓越”的做事原则,带领公司快速持续发展,推动中化青岛摆脱困境,走上了发展的康庄大道。

严于律己 以身作则

  作为一名企业领导干部和带领企业走上健康持续发展轨道的引路人,董建华并没有居功自傲,而是自觉执行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并主动把自己纳入公司制度的监督之下。在生活上,他非常朴素,多年来一直租住在一个老房子里,环境、设施都一般且面积小。公司多次要给他调房,都被他谢绝了。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为职工带了个好头。在董建华的带动下,公司内部形成了勤俭经营、勤俭办企业的好作风,可控费用逐年下降,经营业绩逐年上升。

  2004年2月,董建华在出差途中遭遇严重车祸,左腿粉碎性骨折,落下残疾。他凭着顽强的毅力,一方面积极配合治疗,一方面妥善安排工作。手术后一星期,他就在病房里召开会议,安排工作。由于伤腿做着牵引,董建华只能半躺在床上。每次开完会,他的病号服都会全部湿透。五一长假刚过,在没有痊愈的情况下,董建华因挂念公司的业务,坚持提前出院,坐着轮椅到公司上班。由于第一次手术不成功,董建华又进行了第二次手术。这一次更是观察期一过,他就立即返回工作岗位。他说:“集团公司把中化青岛这份资产交给我们管理,我是当家人,住在医院里心里不踏实。”

  作为一名入党17年的共产党员,董建华虽多年在市场经济的潮头浪尖摸爬滚打,却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和优良作风。在他的电脑屏幕上有这样一句话——“我是一只受伤的雄鹰,身残志不残,虚弱却坚强。”这不仅是董建华的座右铭,更是他以顽强的毅力为中化事业而奋斗的响亮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