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每一个产品和技术尽可能做到极致,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中化蓝天浙化院氟碳化学品研发和技术中心副主任刘武灿一直把手中的产品视为自己的“孩子”,呵护成长、精雕细琢。入司十余年来,他先后承担了中化集团、浙江省科技厅、浙化院各类科研项目十余项,申请发明专利20余件,发表各类论文30余篇,在新型氟碳产品及催化剂开发、绿色生产工艺创新研究和副产物资源化利用等领域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2017年,刘武灿被全国总工会评选为“大国工匠”。
“简简单单的热爱”
自2005年入司以来,刘武灿就与氟化工结下不解之缘,并为此付出自己的全部心血。为了将设想变成真正可行的实施方案,刘武灿长年扎根实验室,白天观察记录,掌握第一手资料;晚上查找资料,改进完善。他历经近十年主持开发的新型含氟单体系列产品,在核心催化剂技术上进行了一系列集成创新,成功解决了困扰行业多年的关键技术难题,而且生产过程绿色环保,可大大减少三废排放,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该系列产品的开发创造了行业内的多个“第一”:第一家开发出CTFE绿色生产工艺并走向产业化、第一家开发出绿色电子蚀刻气HFBD(GWP值为0,具有优异的蚀刻性能和环境性能)。
目前,该系列产品已顺利进入产业化阶段,其中两个产品被列入公司重大产业化项目。“就是因为内心简简单单的热爱”,当被问到为何能在这个行业潜心钻研这么久时,刘武灿回答得很朴实。
“随时抓住头脑中的想法”
刘武灿在科研方面是个急性子,一有新想法就会马上去做。当研发过程中遇到问题时,他更是辗转难眠。
“要随时抓住头脑中的想法,哪怕只是一闪而过。”有个项目中的溴化反应,在实验室小试非常顺利,但到了中试却基本不反应,反应器皿由单釜改到双釜串联,再改到塔式、外循环喷射混合等等,尝试了所能想到的全部工艺,也没有获得突破。作为项目负责人的刘武灿压力越来越大,甚至晚上做梦都会梦到怎么来解决。一天正陪女儿散步,他突然灵光一现想到了新点子,便立即给同事打电话安排试验,又马不停蹄去购买试验设备。等赶到车间把设备装上去一试,问题果然得到完美解决。
刘武灿清楚地记得,“那天是个周末,马路两边开满了金黄的油菜花。”
“单打独斗做不出大成果”
“要知道,单打独斗肯定是做不出大成果的。”刘武灿对团队的重要性有着充分的认识。他的团队有30多名科研人员,平均年龄32岁。他始终把青年科研人员的培养放在首要位置,从规范原始记录、实验操作,到实验数据分析、方案制定,再到针对技术难题组织项目专题讨论会,他鼓励员工独立思考、勇于尝试,在实践中成长。
近五年来,刘武灿的团队已成长为“含氟温室气体替代及控制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ODS替代品工程技术中心”的核心研发团队之一。团队中的优秀青年员工先后荣获中化蓝天“青年创新创业标兵”、中化集团“科技创新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刘武灿也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化蓝天“优秀雏鹰指导老师”。
坚守初心,铸就匠心。正是刘武灿的这份执着,让他十余年来把工作当成一份事业来经营,能够在艰苦的科研工作中享受到那份从迷惑不解到豁然开朗、从山穷水尽到柳暗花明的快乐。
作者:浙化院/夏东丽 集团党群工作部/谷燕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