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至上 中化青年勇跃创新潮头
一家老牌国企的转型之路
5月2日,一场以“不忘初心,科学至上”为主题的青年辩论赛在中化集团举行。赛后,中化集团董事长宁高宁点评道:“创新型组织是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宁高宁笑着说,“我的思想也不是圣旨,真理只会越辩越明。”
听到这句话,场上辩手余卫岗感到“一下被震住了”,但又觉得在意料之中。自2016年以来,中化集团进行大规模机构重组,一场以转型创新为主线的改革大幕拉开。
这个有68年历史的老牌国企由此焕发出新的生机,中化年轻人成为改革大潮中勇于创新的弄潮儿。
“科学至上”万字长文引发改革冲击波
这场辩论赛围绕中化集团在创新转型中面临的新挑战展开。多元化战略与专业化战略哪个更利于公司达成创新发展目标?在企业发展创新过程中,是新产业领域升级迭代更重要,还是跨界延伸更关键?要以企业自主研发为主,还是外部消化引进为先?
集团领导把这些事关中化集团重大战略布局的题目交给这群90后辩手,思辩的火花、激情的碰撞,掀起一场场头脑风暴。
余卫岗是中化集团成员企业中国金茂的一名员工,这些辩题让他感到“很有张力,充满挑战,这正是中化集团当下及未来的方向选择”。
中化集团正处在重大变革的“十字路口”,改革显然已不仅是辩论赛上的唇枪舌剑。
1个月前,中化集团召开2018年高层研讨会,一篇名为《科学至上——In Science We Trust 关于中化集团全面转型为科学技术驱动的创新平台公司的报告》的万字长文激起波澜。
文章作者正是宁高宁。从执掌华润到变革中粮,宁高宁以其独到的商业智慧和管理哲学著称,他则自称“国企放牛娃”。2016年,已近耳顺之年的宁高宁空降中化集团任董事长。
宁高宁在文中反思道,中化的事业走到今天,我们周围的世界已变得面目全非,中化又到了一个真正深刻反思战略和发展理念的时候。他提出,“科学至上”的精髓在于把中化打造成一家科学技术驱动的创新平台公司。
这篇文章在集团上下迅速传开,有年轻人读后“被惊到了”。余卫岗认为,董事长宁高宁对于中化集团的改革既有高瞻远瞩的战略家思维,也很接地气,“读后深受触动”。
“最漫长的会议”谋求变革新路径
作为新中国第一家国营对外贸易公司,中化集团逐渐发展出能源、农业、化工、地产、金融五大业务板块,而现有的业务结构和发展模式尚不足以支撑中化成为一家可持续发展的“百年老店”。
2015年以来,化工行业整体利润下滑,中化集团一度陷入赢利瓶颈。如何让这个老牌国企转型升级再发展,成为宁高宁面临的严峻考验。
2016年5月,一场集团战略研讨会连续开了三天三夜,这在中化史上前所未有。正是在这场“最漫长的会议”上,中化战略转型定下了基调:要把中化建设成创新型石油化工企业。中化集团随之进行了重大调整,五大业务板块变身为五大事业部,以整合管理境内外的300多家经营机构,这打响了改革创新的发令枪。
“只有各个事业部做好了,集团总部才能真正实现由管资产向管资本、管股权过渡,才能真正地改制、放权,使其成为专业性的公司。”宁高宁说。改革后五大事业部享有更多自主经营权,企业的自主性增强,一些重大投资可以自主决策,以更灵活的机制适应市场竞争。
让中化青年印象深刻的是,在“科学至上”万字长文中,创新成为高频词。
此次比赛的最佳辩手王亚璐从3月开始准备辩论赛,她修改了十几遍稿子,也因此对宁高宁提出的“科学至上”有了更深切的领悟:“以前自己对创新的理解太肤浅了,现在认识到科学至上就是创新为王。”
中化青年军接力“科学至上”创新赛场
打造以科学技术驱动的创新平台公司的目标,促使中化青年更快速地学习进阶,以适应企业转型升级的挑战和使命,在“科学至上”的赛场上,中化青年接过创新的接力棒。
余卫岗将创新理解成一种与时俱进的思维以及对行业前沿动态的密切关注:“比如我们地产板块,要做智慧住宅,就要加入很多科技元素,建设适宜现代人居住的住宅、进一步提高信息化程度,都需要不断探索和大胆创新。”
“不是说国企的节奏就慢,我们这里的工作节奏很快,不是一天做一件事就行了,有时候一天要做十几件事!”王亚璐说。
“每天想的是如何完成业绩,如何做好团队组织建设,每一天都要保持奋斗者的姿态。”余卫岗说,在中化集团工作,不是以一种打工者的心态,而是以主人翁的心态做事,“大家的使命感都很强”。
“今天的中化要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把它变成一家科学技术驱动、科学技术为核心竞争力和灵魂的企业是充满挑战但也是最令人憧憬和兴奋的,我想大家都知道它的难度和艰辛,如果它是我们的向往,也是我们生存发展之路,我们今天就应该开始,因为目前是最好的天时。”宁高宁寄语中化年轻人,不仅要有对诗和远方的向往,更要脚踏实地去落实。
一股创新创业氛围在中化集团凝聚,该集团团委书记张伟栋说:“企业的创新发展为青年们提供了更大更广阔的舞台,团组织要引领青年走在改革创新的前列,通过组织青年辩论赛等具有广泛参与度的活动为青年创新加油助力。”
记者/崔丽 实习生/尹海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