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企业文化 > 员工风采

功夫不负有心人

时间:2007-11-16     来源:集团公司
视力保护色:

 2000年,从南京大学西班牙语专业毕业的屠展加入了当时的中化宁波进出口有限公司化工二科,开始了他与农药的不解之缘。一晃儿7年过去了,当初那个初出茅庐的“门外汉”,现已成长为中化宁波农化业务领域的骨干。

  是什么让他在短短几年间就有了如此巨大的变化?古语有云:“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也许正是屠展的勇于开拓、不断进取,再加上强烈的责任心和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让他在农药行业中崭露头角。

  从零开始

  屠展毕业于南京大学西班牙语系,一直与语言打交道的他,在进入中化宁波之前,对农药行业、国际贸易领域等方面的知识并不了解,可以说,“一切从零开始”是屠展做业务之初的真实写照。屠展深知,自己所学的语言只是一种交流工具,要想在贸易领域有所作为,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于是,他虚心向部门同事请教,自学化学合成的相关知识。在一边学习外贸知识的同时,屠展还一边积极与国内工厂交流,获取中国农药产品和加工工艺的最新信息。同时,他利用自己西班牙语的特长,通过网络搜索南美客户信息,分析当地市场特征。

  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2001年,在部门经理的带领下,屠展有了第一次与南美客户直接接触的机会。作为世界上农药消费量最大市场之一的南美洲,向来是中化宁波农化业务战略发展的重点,但由于语言障碍,在以往的业务开展中收效甚微。此次南美之行,屠展语言上的优势和平时对该地区农药市场信息的积累,加上部门经理精通的专业知识,让他们不虚此行,真正打开了南美市场,并使对南美农药业务逐步发展成为中化宁波农化业务最大的创汇、创利点。

  不懈探索

  2001年,进公司才一年的屠展,被评为中化宁波的“先进工作者”,成为中化宁波成立至今,入司一年就获此殊荣的唯一一人,屠展深知这一荣誉不仅是单位的肯定和鼓励,更有无限的期望。

  由于农药产品本身的特殊性,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相对较为缓慢。即便要开发新产品,也是针对特定作物和病虫害而研发的。但各国各地的土地、病虫害都极具地域性,这对农药出口产品的研发来说,无疑增加了难度。于是,屠展每年都定期到南美出访,抓住每次与客户接触的机会,与当地的农场主进行交流。每次出访,屠展不仅了解到所使用产品的特性,而且可以更加清楚地掌握当地的土地状况、病虫害的表现特征。在掌握这些材料后,他积极与部门内具有农药专业背景的同事进行探讨,在中化宁波的研究所、农药厂进行产品配方的改进尝试。

  屠展还把教授南美当地农场主产品使用方法等售后服务列入自己的业务范畴。良好的产品使用效果,快速反应的产品研发能力,再加上悉心的售后服务,逐步让当地客户建立起对中化宁波农化团队的信任。

  持续的努力让屠展成为了中化宁波创汇、创利的标兵,2001-2004年,他连续4年获评中化宁波“先进工作者”称号;2005、2006年,凭借过千万美金的创汇和过千万人民币的创利,屠展获得了中化宁波“最佳效益奖”的殊荣。

放眼未来

  屠展所带领的南美组团队是一个年轻、富有朝气的团队。为了带领新业务员快速成长,他甘愿当新人的“拐杖”:他把自己成熟的客户交给新业务员,并不断鼓励他们;在新人遇到困难时,他带领大家细致地分析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他经常说:“培养新人要比开拓新业务更为重要,更有价值和意义。”新业务员们在慢慢成长,逐渐能够从容地和客户进行交流,并能试着开发新的市场,这是让他感到最欣慰的事。

  买卖在于当前,业务在于长远。在屠展的脑海里,始终思考如何持续保持团队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他利用周末休息时间拜访周边工厂,了解农药行业最新的动态,也学习别人业务上的长处,汲取经验教训。当发现曾经只关注于生产的工厂也开始把目光投向市场,并开始尝试注册等业务开拓方面的举措时,屠展意识到中化宁波在农化产品出口上拥有的优势正在慢慢变小,要想继续稳健地发展,唯有寻找新的切入点。

  屠展带领他的团队开始在特定市场尝试建立农药品牌,这是从简单贸易商向国际贸易组织者和管理者角色转变的关键一步。但走品牌之路并非易事,说服国外客户放弃其自身品牌本身就是个难题,更何况要通过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完善等来支撑品牌。目前,在南美的两个中等规模的国家,已经有中化宁波自己品牌的农化产品进行销售。这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但屠展相信,只要齐心协力,中化宁波的农化业务就能迎来一个灿烂的明天”。

  成绩代表过去,对屠展而言,每一个机遇、挑战都是他迎接成功的新起点。他将继续带领他的团队,在农药出口的漫漫征途上,执着前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