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塑料 叶勇
作为一名奥运会志愿者,残奥会期间我接触到了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残疾人运动员,他们身上展现出来的那种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精神,给我带来了很大的触动。期间经历的一件事情更让我对如何关心、帮助残疾人有了深深的思考。
一天,一位坐在轮椅上的俄罗斯籍残疾人和他的助手找我问路。这位残疾人不仅双腿残疾,手也在不停地哆嗦,看似根本无法握住任何东西。由于对方说的是俄语,我一窍不通,于是我接通了多语种呼叫中心。电话接通后,我想当然地认为这位残疾人肯定无法接电话,于是下意识地就把手机递给了他的助手。然而,令人吃惊的是,他的助手却示意让我把电话递给这位残疾人。只见这位残疾人熟练地将手机夹在肩膀和耳朵之间,接听着电话,虽然动作看起来有点高难度,但他一点没有求助别人的意思。
接电话的过程中,这位残疾人的手不停地抖着,连带着身体也颤抖得厉害,我一度担心手机会从他的肩膀上滑落下来,总有一种想帮助他的冲动。相反,他的助手却不像我那样担心,只是默默地站在旁边注视他,没有为他提供任何帮助。这个举动多少与我十几年来形成的思维模式相悖。最后,这位残疾人接听完电话后,示意我把手机从他肩膀拿走时特意送给我一个微笑,那一刹那我忽然明白,尊重残疾人的生活方式、为他们提供无障碍的生活环境和条件,或许比直接帮助他们更为重要。
其实,对于生命本身而言,无论是残疾人还是健全人,大家都是平等的。残疾人并不希望健全人用施舍、可怜的眼神和过度的热情体现彼此的差异,残疾人需要的是全社会为他们提供足够长的无障碍通道、适度恰当的帮助和真正的平等对待。
曾经接触过一个下肢残疾的朋友,他为了出门方便,常常拄一根拐杖而不坐轮椅。有一次,有两个好心人看他行动不便,就主动要求帮助他过天桥。其中一人强行拿走了他的拐杖,和另外一人一起搀扶着他。这让他心里很不高兴。事后他告诉我说,“我不是一个没用的人,我可以自己上下楼。残疾不是不幸,只是不便。”
可见,残疾人渴望自己能够如同健全人一样自由出行,更渴望健全人能够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扶他们一下或是背他们一程。相反,我们应该把帮助的重点,放在如何为这个群体提供无障碍的社会生活环境上,让他们能够同健全人一样到公园游玩、观看比赛、参加运动,让他们感觉和健全人生活没有什么两样。这种“爱即无碍”式的帮助,才会真正地帮助残疾人,提升他们生活的质量,让他们处处感受到全社会的真情。
当看到横跨北四环的过街天桥已安装了升降电梯,街头不断延长的规范的盲道,无障碍的公交和地铁,被允许导盲犬进入的超市、商场,带盲文的菜单,我知道我们已经开始将对残疾人的直接帮助和关爱向着为他们提供无障碍的出行环境转变了。这大概是本届残奥会留给我们的最大财富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