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上海 宋少平
人常言,时光若水东流逝,然而有些往事是岁月带不走的,反而在脑海中愈经磨砺愈加鲜明。十多年前,我参与中化上海清理三级机构的工作,其间很多故事都让我记忆深刻。
上世纪80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的国有外贸企业开始纷纷寻找新的发展道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化也迈开了积极探索的步伐。当时,中化上海投资、运作了不少实业项目,江东化工厂和鲈乡山庄就是其中两个重大项目。
运作初期,项目赢得广泛关注和赞誉,是公司对外宣传的两张“王牌”。然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市场、资金、管理周围环境变化和环保问题等原因,这两个项目先后成为影响中化上海生存的“亏损大户”。至1998年,江东化工厂亏损总数高达2800万:工厂流动资金几乎等于零,连工资、银行利息、电费等硬性支出都无法负担;应收的收不回来,应付的不断上门逼债。为此,中化上海每年要向江东化工厂输入800万至2000万的免息资金,以维持工厂的生产运行,然而这些借予的资金瞬间就被累计亏损和应收债务吞没。鲈乡山庄的情况类似,中化上海每年要下拨免息资金200万至400万。当时的鲈乡山庄,只见大堂、餐厅、游乐城灯火通明,却冷冷清清,看不见一个客人,只有服务员呆然而立。
所以,解决两个“亏损大户”问题,成为当时中化上海清理三级机构的头等大事。为了果断止血,公司决定对这两个项目进行停产整顿,打响“稳住阵脚,再图发展”的第一炮。公司抽调力量,派出专门的工作组,开展一系列清理盘点的工作,乱中求治、寻找出路。其间经历了重重困难,如江东化工厂与周边水产养殖户的环保纠纷,以及鲈乡山庄88名职工的分流风波。通过细致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我们最终顺利地解决了问题。
对于这些在改革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阵痛,我想铭记于心的目的是为了从中反思,吸取经验,为长远的发展提供借鉴。正所谓回头看是为了更好地向前走。中化刚成立的那个年代,老一代中化人面对的是严峻的国际环境,冒着生命危险艰苦创业,想方设法为国家进口急需物资;如今的我们承担着打造具有全球地位伟大公司的历史重任,面对的是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竞争,虽不再有生命之危但更要时刻保持并发扬中化的创业精神,勇于挑战自我,不断开拓创新,这样才能推动中化事业持续前行。
值此中化60岁生日之际,希望所有的中化人不忘过去,发扬中化的创业精神,以我们的实际行动迎接公司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