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中化

中化涪陵:“川江号子”吼出“绿色化工”新乐章

时间:2008-04-17     来源:科技日报
视力保护色:

  本报记者孔德芳 实习生梁利兵 4月2日,中化重庆涪陵化工有限公司(简称“中化涪陵”),顺利通过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申请答辩会,获准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50kt/a溶剂法精制磷酸工业示范装置”。中化涪陵,这个紧邻长江的昔日地方“五小”企业,经过40余年的发展,如今已成为国家重点磷复肥生产基地之一。特别是2004年加入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以后,中化涪陵更是以国企标准要求自己,坚持技术改造,发展循环经济,以特有的“川江号子”的气势和精神,吼出了引领时代潮流的“绿色化工”新乐章!

  技术改造带动挖潜节能

  在化工厂的排污口边,竟然可以钓到鱼?这不是天方夜谭,在离中化涪陵位于长江边上的排污口不到5米的地方,记者亲眼目睹了这一幕!

  中化涪陵总经理王川却平淡地告诉我们,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几乎每天都有当地的渔民在这里钓鱼,因为这里的鱼“好吃嘛”。

  中化涪陵的节能减排工作首先从对用水的技术改造开始。由于紧靠长江这个“地利”,原来公司在长江边上建了7个工业排污口,废水直接排入长江,因为水中含有的化学成分不同,水也变成了红、白等颜色。伴随着刺鼻的气味,“七龙”吐出的水融入长江50多米才扩散开。随着三峡工程的兴建和加入中化集团,中化涪陵开始自觉承担起环保责任。

  中化涪陵对水资源采取了“分级使用、多次使用”的措施。硫铁矿制硫酸采用清洁生产工艺,用稀酸封闭循环工艺改造原有硫酸生产水洗净化工艺,产生稀硫酸用于磷复肥生产,每年可减少废水排放314万吨;对合成氨采用稀氨水逐级提浓和串级冷却循环复用技术,实施合成氨污水及循环水综合治理,尽可能减少新鲜水的使用量,每年可减少废水排放380万吨;同时完成了稀氨循环系统改造和污水循环再利用系统建设等,实现磷铵生产装置的污水零排放。

  通过一系列技术改造,2007年中化涪陵工业水的重复利用率已达到95.7%,已基本实现工业用水的零排放。公司在长江边上的7个排污口,现在只保留了1个,不是排放工业废水,只是排放处理后的生活废水和雨水,所以才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中化涪陵舍得投入大手笔进行技术改造,同时,他们也从中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2004年至今,公司先后投入8000多万元用于各项技术改造、工艺升级和设备引进。公司万元GDP能耗由2006年的583kg标煤降至2007年的490kg标煤,同比下降16%;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由2006年的357kg标煤降至2007年的262kg标煤,同比下降26.6%。自“十五”以来,累计实现节能160.5万吨标煤,节水26080万吨。

  精细化管理促进降耗减排

  “你生产出多少东西,要用掉多少水,我们都有一个数据衡量。”王川对记者说。在中化涪陵,员工每个月的工资和生产消耗用水是有直接关联的。每道工序生产的产值和用水都有一个严格的标准。

  王川介绍说,为了落实节能减排保障措施,在中化集团的统一部署下,中化涪陵专门成立以总经理为组长的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节能减排工作的规划和实施,并将节能减排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二级核算单位。公司以经济责任制为核心,实行精细化管理,科学制定各产品的消耗定额(如原料、电、水等)和排放指标(如SO2、TSP等),把职工的工资收入与各项消耗、污染物排放和成本费用指标挂钩,把节能减排工作落实到每一个岗位,使节能减排成为全体员工的共同目标。

  对于污染治理,国内很多企业的方法都是末端治理,如对污水是将全厂污水集中到一个末端统一处理,但各种污水的污染因子不同,给处理增加了难度,处理费用也相对较高,且处理后的水不宜循环使用。中化涪陵针对这一弊端,制定了具有中化涪陵特色的环保方针:清洁生产、源头抓起、过程控制、减污增效。

  实施各生产装置用水指标,严格控制生产用水加入量与生产实际消耗的平衡,从源头控制废水的产生量,为生产废水的全部回收利用创造条件。各生产装置(或各工段)设废水地下收集槽和终端收集池,利用各生产装置或工序生产对水质要求的区别,对生产废水进行分级利用,从而实现生产过程的零排放。

  正是这样的精细化管理和先进的生产理念,让中化涪陵从一个地方小企业跨入国家大型企业行列,成为国家重点磷复肥生产基地之一;先后荣获“全国化肥生产先进企业”等荣誉。

  “循环经济”引来碧水蓝天

  2005年,重庆市列入全国首批循环经济示范城市,中化涪陵也成为重庆市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

  作为磷复肥生产企业,高浓度磷复肥生产对资源的依赖性很强,属高能耗产业,中间产品多,关联度高,产业链长,面对这种情形,公司经过实践发现,内部产品具有形成生态工业网络的可能,于是依靠技术创新,促进公司从传统的以“资源—产品—废弃物—污染物排放”单向流动为基本特征的线性发展模式,逐渐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品”为特征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将环保与企业的商业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推动了企业可持续发展。

  王川告诉记者,如何处理磷铵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磷石膏废渣,是所有磷复肥企业都头疼的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2006年中化涪陵启动了“磷石膏综合利用工程(Ⅰ期)”。公司相继投资3000万元建成了年产20万吨的水泥缓凝剂生产装置和年产10万吨的石膏粉生产装置,每年可综合利用磷石膏40万吨。磷石膏通过这两套装置,从废渣变成了有用的水泥缓凝剂产品和石膏粉产品,变废为宝。这样拾“零碎”的例子还很多:

  从废水中回收500多万元的磷硫资源;从工业废渣的回收处理收入300万元;利用硫酸高位废热发电6001万度。

  自“十五”以来,中化涪陵万元GDP综合能耗和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下降81.69%和57.64%,废气和废水排放分别下降77.6%和95.7%。进入全国化肥企业节能减排先进行列。

  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中化涪陵总经理王川表示:“我们将以创建资源能源节约型企业为主题,以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为主线,以节能减排为重心,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本报北京4月16日电)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