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月前,在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宁高宁对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进行了热烈回应。
“总书记强调要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强调发挥内需潜力,特别强调了企业要勇于创新,把企业打造成为强大的创新主体。这些话让我深受触动。”宁高宁说。
9月的国新办中外记者发布会上,宁高宁再次与企业家代表一起对新时期企业家精神进行了阐释。“企业家要有前瞻性、创造性和冒险精神,要培养鼓励创新,做好国内国际双循环。”
不止是中化集团与宁高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大批有胆识、勇创新的企业家茁壮成长,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民族特色、世界水准的中国企业家队伍。
什么是企业家精神,如何弘扬企业家精神?在当前比较复杂的形势下,企业家该怎样带领团队战胜困难、走向更辉煌的未来?在国新办近日召开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多位企业家代表围绕着“弘扬企业家精神”给出看法和理解。
危中有机 敢为天下先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与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密不可分。承担风险,敢为天下先,是战胜风险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特别需要弘扬的品质。
在谈到企业创新转型时,宁高宁表示,目前中化集团正在向科技驱动的创新型企业转型。“目前在中国的化工行业,精细化工大约有10万种产品,而中国公司能自主做的不到一半,所以当下化工企业应该把科学技术、研发、原始创新放在第一位。”
这些年,宁高宁带领着中化集团向科技驱动的创新型企业转型,已经尝到了很多“甜头”。如今,技术创新进步已经成为中化集团的主要发展标准,企业绝不做无谓的并购和扩大规模。
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育先认为,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要素,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中国建材之所以多年来能够不断突破“卡脖子”环节,靠的就是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在带队。
凭着这股韧劲,中国建材突破技术难关,造出了可以应用到手机折叠屏幕上的柔性玻璃——它只有A4纸的1/3厚,折叠半径1.5毫米,可折20万次不断。
创新不止于技术。此前接受人民网专访时,周育先强调,“未来的竞争时创新水品的竞争。创新不仅仅是技术创新,还包括管理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以及制度创新。”
“企业唯一不变的,就是不断变化”,卓尔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阎志在会上感慨地说。他认为,应对这样的变化,企业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地创新。打造智能化交易平台,与先进制造业相融合,推动智能制造的升级都是卓尔控股近些年努力的新方向。
创新精神对于从事任何一个行业的企业家来说,都是一种必备的素质。在新希望集团的养猪场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大量员工都是90后的大学生,他们在云上对养猪进行管控,实现了数字化养猪——数以万台的高清晰摄像头、传感器和物联网体系早就替代了过去落后的养猪模式,
新希望集团公司的董事长刘永好非常重视创新精神,他在会上表示,虽然在不同的阶段,企业家精神会随着时代而略有不同,但是勤奋、拼搏、坚守、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根本,这不会变。
企业无国界 但企业家有祖国
中国企业家精神体现在责任和担当
疫情之下,经过全国上下共同努力,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稳定转好态势。近日,全国工商联为了支持湖北疫后重振,特地组织了全国知名民营企业湖北行。如今,武汉成了我国最受企业家关注、投资密度最集中、营商环境和发展潜力最好的城市之一。
刘永好也带领企业参与了此次湖北,并表示未来三年计划在湖北投入200亿,养400万头猪,并且要参与到冷链物流、中央厨房的建设等各方面的工作中去。
阎志说:“这一次疫情防控,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到祖国的伟大、祖国的温暖。我们企业家,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国家。”
阎志出生于湖北,毕业于武汉大学,而卓尔控股更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企业。谈到企业家精神,作为一个湖北企业家,他感触颇深,提起企业家精神,首先想到的就是爱国、爱家乡。
“给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爱国,一直是近代以来我国优秀企业家的光荣传统。
周育先表示,责任担当是企业家精神的重要要素,央企既要承担经济责任,也要承担社会责任,还要承担国家责任。今年上半年中国建材参与建设方舱医院,在第一时间排除一切困难将建筑材料送到了38个城市的83家医院,其中就包括雷神山医院和火神山医院。
脚踏实地 把自己的事做好
全球化大趋势不会变
目前,我国正在加快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而随着全球经济发展趋势不确定性的增加,如何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持续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是摆在每一位企业家面前的重要议题。
对此,企业家代表也不约而同地给出了答案——中国企业要做好双循环和内部大循环的准备,同时全球化的大趋势也不会变。
宁高宁说:“做好国际合作是我们的基本态度。同时,作为一个企业的经营者,做好关键产业链环节的自主和研发,特别是对技术的把握,是未来大的发展趋势。”
在过去25年的时间里,世界GDP的增长大约有30%来自于世界自由贸易、投资和分工。在开放与贸易自由的环境中,与世界企业一体发展、互促互进,也一直是中国企业家所推崇的理念。
刘永好表示,中国企业到其他国家发展,能为当地带来投资,解决就业,还能上缴税收,这既对中国企业有利,也对所在国的企业有利。以新希望集团自身为例,企业在海外拥有1万多名员工,其中95%以上聘用的是当地员工。
阎志坚信国际化趋势是不可逆的,他也在着手为企业布局全球化,除了为十几个国家提供线上智能化贸易服务外,卓尔还同时在欧洲、日本设立了合作项目和企业。
周育先则对国际化充满了自信和期望。除了可以为当地带来就业和税收外,周育先的信心更来自于企业在全球制造业领域拥有可以立足的竞争力——中国建材在全球有172家公司,连续十年进入了世界五百强。
周育先认为,要立足全球、有国际视野、真正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而企业家只有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才能真正地把创新精神和责任精神落到实处。
在全球产业链国际协同的环境下,我国大多数产业的分工协作已广泛扩展到国内外。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理事长朱宏任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建议,在全球产业链国际协同环境下,跨境企业既要抓住国际产业链重构机遇,主动对接国际市场,保障自身跨境供应能力;也要注意增强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应急能力,形成高度协同、友好合作的供应链战略伙伴关系。
经济全球化是历史潮流,中国开放的大门也不会关闭,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主要意义是要更好地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联通。面对复杂的形势,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一代又一代中国企业家主动为国担当、为国分忧,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不断以创新精神为动力,以责任担当为己任,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实现着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