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中化

中化农化服务的道与术

时间:2014-04-22     来源:企业观察报
视力保护色:

农化服务项目升级对于中化化肥而言有两方面意义,在术为经营转型,在道为履行责任

一项名为“中化情、三农梦”的公益性农化服务项目正在全国主要粮食生产省区展开。中化集团副总裁韩根生在4月2日的启动仪式上表示,中化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农化服务水平,“把项目打造成受广大农民欢迎的社会责任品牌。”

就知识储备而言,农民在一定程度上是弱势群体,他们对于农业生产中所需的科学知识,比如种子学、土壤学、微生物学等了解掌握得十分有限。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农民容易成为非法农资产品的受害者;另一方面,不合理地使用化肥和农药所产生的土壤板结、水体污染等环境问题也日渐凸显。

因此,农化服务项目对保护农民利益和促进农业持续发展都意义重大。“我们开办农民田间学校,无论是不是中化的用户,只要来听课,我们都欢迎。”中化化肥副总经理陆坊斌对《企业观察报》记者表示。

助力经营转型

“种田要测土,施肥要配方。”这是中化化肥推广科学种植技术提出的口号。根据中化集团安排,从今年起,中化化肥将联合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及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黑龙江、河南、山东等11个省区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活动。

简单来讲,测土配方就是对某一地区的土壤肥力、酸碱性、微生物等情况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以此确定适合种植的农作物并配给所需的肥料,有点“私人定制”的意思。在经营农资产品的同时,中化为什么要投入成本来做这件事,且短期内看不到收益?

陆坊斌介绍,化肥行业竞争激烈,农民对化肥认识有限,因此虚标化肥养分、售卖假化肥的情况比较普遍。市场上劣币驱逐良币,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用户施肥习惯,那么在无序的行业竞争环境下中化也难以独善其身。事实上,2013年中化化肥主要产品的销售都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下滑,期内销售收入同比减少15.7%。

注重农化服务成为中化化肥从卖产品到卖服务的重要转变。中化农业投入品包括种子、化肥、农药,实施农化服务能够更好地支持中化的产业链。“只要我们比别人早一步,未来就会更有优势。”陆坊斌说,预计用两三年时间,中化化肥将把企业当前存在的上千种配方肥逐步缩减至一百种以内,修改配方和改变农民施肥习惯虽然会增加企业成本,但随着规模逐步扩大,示范点效应铺开,中化化肥将在农化服务领域占据市场。

无论中化化肥的转型需要多久,其开展的以培养知识型职业农民和推进现代种植技术为目的的农化服务,都在客观上体现了企业公民的责任,测土配方所强调的“少施肥、施好肥”的理念有助于消减化肥和农药污染。

践行社会责任

确定了以服务促转型的思路后,中化化肥建立了“农化知识传播、现场指导、测土配方施肥”三位一体的农化服务体系。

推广测土配方技术,中化化肥首先从基础设施建设做起,与中国农大、中国农科院合作建立了测土配方施肥科技中心,配置测土用的仪器设备,为农民提供免费测土服务。为覆盖更多农户,中化化肥依托中国农科院在全国各地建立了400多个服务站,形成科技中心—实验室—服务站的多级网络体系。

其次,发挥示范效应。测土配方提倡科学施肥,化肥中的氮磷钾用量要与土壤成分相匹配,要提高化肥使用效率,而不是化肥量。但是传统的“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的观念根深蒂固,要让农民改变既定的习惯并不容易。

中化化肥选择在农业基础相对较好的地区如山东、江苏开展试点,集中开展农化服务,通过田间示范、农化讲座、施肥指导等建设科学施肥示范村,使农化服务由移动、间断的服务变成定点、专人、持续的服务。据统计,2013年开展的测土配方施肥、东北玉米双增二百等公益项目覆盖区中,粮食作物平均增产5%以上,经济作物平均增产20%以上。继示范村之后,中化化肥全面展开示范县建设,规模效应更加明显。

为传播农化知识,提升农民科学素养,中化联合农业部科教司创建了农民田间学校,义务为农民授课,在湖南益阳记者亲见了农民学校上课的情景。陆坊斌介绍,春耕前学校会集中开课,平时针对农民反映的共性问题也会组织农艺师专门讲授。

农民田间学校创新了传统的农技推广模式,让农民成为培训主体,引导科技要素向农村聚集,有助于加快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目前中化化肥在全国已经建立了170多所农民田间学校。另外,中化继续通过400服务电话、广播、农业技术科普资料等方式,构建多渠道的农化知识传播体系。

与此同时,中化化肥搭建了专家顾问团队,从农业高校、科研院所、省市县农机推广站等单位聘请兼职专家,在17家分公司建立了总农艺师制度,初步形成覆盖全国的农化服务专业队伍。这些农化人员不但支持着农民学校,也对农民进行现场指导,结合区域特征和主栽作物,选择典型的田块作为专属服务田,定期跟踪,指导农户精准用药、适时用肥。

农资打假是中化农化服务的又一项重要工作。4月11日央视财经报道河北栾城县假化肥导致农民减产过半的新闻,实际上在农村不少地方,假冒伪劣农资坑害农民的现象时常发生,既损害农民利益,也影响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对于中化而言,农资打假不但是维护自身品牌的需要,也可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据此,中化每年都会联手工商、农业等部门,开展专项打假维权行动,通过覆盖全国主要农业县的业务网络,及时向主管部门提供造假、售假线索,联合打假。

除此之外,中化下属的化肥、种子、药品企业分别立足自身业务,开展农资产品知识普及和辨别真假农资的培训活动,提高农民自身对假冒伪劣农资的识别能力。比如中种公司(全称中国种子集团公司)联合各地农技推广部门,在春耕备耕期间分别在湖南、福建等水稻主产区开展“种子质量周”活动,向农民普及选种和种植的相关知识,提高农民对假种子的辨识能力。湖南洞庭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近期在长沙县举办种植大户春耕农事交流会,为种粮大户提供科学的种粮方案,并与当地米厂探索“种粮结合”的新型农业模式。

责任与经营融合

中化开展农化服务是为了更好地销售自己的产品,还是履行央企的社会责任?答案显然已经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项了。三农问题事关重大,每一个农资企业都有责任为农民提供合规的产品,保证农业生产安全。另一方面,将自身业务与社会责任相互融合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从这一点来讲,中化的做法又具有普遍意义。

当然,中化化肥向综合农化服务企业转型的愿景能不能实现,仍有待时间检验,毕竟我国耕地面积广大,而且农民知识水平普遍不高。但是,只要认可测土配方施肥的科学性以及农化服务在推动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那么中化农化服务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就值得肯定,节能减排数据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在推广科学施肥等种植技术后,示范区平均每年减少不合理施肥10万多吨,减少二氧化碳68万吨。

记者:侯明辉

http://www.cneo.com.cn/info/2014-04-22/news_10198.htm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