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中化

【真相】一键回答:瓜菜“没味”怪化肥吗®挑蔬果要选“歪瓜裂枣”、“顶花带刺“的®

时间:2016-04-25     来源:人民日报经济社会-微信
视力保护色:

1瓜菜“没味”是否化肥惹的祸?

现在水果不甜了,蔬菜没味了,有人说这是化肥惹的祸,真的吗?

“蔬菜瓜果好不好吃,与品种、种法、土壤气候等许多因素有关,不能全让化肥背‘黑锅’。”农技专家、中化化肥山东分公司总农艺师王宝杰说。

他解释,科学施肥不仅不影响口味,还能提高品质,这是公认的。比如氮肥可以提高蛋白含量;钾肥可以提高糖度、VC含量。但如果化肥过量了,就像人吃多了一样,代谢平衡会被打乱,使果蔬品质、口味下降。

王宝杰在基层调查发现,农民过量施肥、盲目施肥现象严重,特别是果蔬作物,氮肥用量大、有机肥偏少,而有机肥是提升口味的关键。

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亩均化肥用量是美国的2.6倍、欧盟的2.5倍。

过量施肥影响多大?

“不仅影响农产品品质,还会带来面源污染、土壤酸化等问题。”中国农大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张福锁说,自然界土壤pH值下降一个单位要上万年,而我国耕地30年就下降了0.5个单位。

2不用化肥行不行?

有机、绿色产品就不用化肥?

“这是个误读。”王宝杰说,化肥中的氮磷钾都是天然元素,不是有毒物。欧盟的有机农业标准规定中,允许使用化学肥料。

他说,化肥是作物的“粮食”,一般农作物生长需要16种微量元素,单靠土壤是不够的,如果没有足够的肥料支撑,丰收是不可能的。

王宝杰分析不合理施肥原因,主要是农民“大水大肥”的耕作习惯。“地越来越馋了,明知多用化肥不好,可是停不下来。”山东高唐县蒋官屯村瓜农巩金兴说。

挑水果要“歪瓜裂枣”吗?

专家表示,“歪瓜裂枣”是肥水供应不足,或生长素使用过度,造成的果蔬畸形,消费者还是应该选正常成熟的产品。

黄瓜“顶花带刺”,是用了激素吗?

专家解释,成熟的黄瓜带不带花,与点花时间有关,不是使用激素的原因。但带刺也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嫩越新鲜。大肚瓜、尖头瓜等畸形瓜,是发育不良或存放过久导致的,要慎选。

3减肥会不会减产?

“让农业生产告别‘虚胖’,从实践看,减肥增效是可行的。”中化化肥总经理助理马跃认为。比如中化推出的“互联网+智能配肥”,对症下药,缺啥补啥,每亩节肥20%,粮食增产200斤。还有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将肥料精确“点滴”到作物根部,蔬菜节水30%—35%,节肥40%—45%,增产15%—22%。

“减肥是减去不合理施肥,不会影响农产品供给安全。”王宝杰说,从国际经验看,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德法等国家甚至减少了30%—50%,而产量还保持稳中有升。

听听农民感受。安徽明光市石坝镇汪北村蒋宝安,用了一年配方肥,心服口服:“一亩省了20斤肥,反而多打出200斤粮。种了大半辈子地,才知道施肥技术这么有讲究,跟不上形势不行了!”

明光市古沛镇瓜农蒋卫华感受,150亩西瓜用上水肥一体化技术,省肥30%,节水50%,降低空气湿度,病虫害减少20%—30%。“一变”换来了“多减”。

4化肥零增长怎么实现?

改变农民的施肥习惯难在哪儿?

王宝杰认为,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受认识、能力等多方面限制,新技术推广难。另外,肥料市场不规范。有的企业夸大宣传,误导农民用肥习惯。还有的厂家以次充好“偷养分”,拿复合肥来说,少一个含量的钾省80元,有的厂家标明45%的养分,实际不足40%。

到2020年,如何实现化肥零增长目标?

农民只管下单,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团队。”马跃认为,中化化肥服务网络覆盖全国95%的耕地,加强政企合作,发挥“国家队”专业优势,实现“产品+服务”的双重定制,让科学施肥技术直接到田。

如今,用中化推出的“智能服务体系”,农民打开手机APP,坐在家里就能“私人订制”化肥;中化开发的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手机就能轻松浇地,像打点滴一样,水和肥料直达作物根系。

引导科学施肥,在“草莓之乡”安徽长丰县推广的“套餐肥+技术”,让这里草莓口味卓尔不群,一斤卖到40元!

预计到2020年,中化在全国布局1万台智能配肥机,将年增产粮食1600万吨,节约化肥成本120亿元,农民增收520亿元,降低化肥用量420万吨,为化肥减量增效做出实质性贡献。

http://toutiao.com/i627731863217111091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