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封面
  • 杂志目录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浏览情况
  • 往日期刊
  • 主办
    中化集团办公室
    总编辑
    阳世昊
    副总编辑
    郭凤琳
    编辑
    苏 静 梁晓亮
    刘 昕 贾宁远
    设计统筹
    王向东
    编辑部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28号凯晨世贸中心中座1116室
    电话
    010-59568487
    010-59568098
    传真
    010-59568890
    邮箱
    发送对象
    公司员工
    印刷单位
    京平诚乾印刷有限公司
    印刷日期
    2021年03月10日
    印数
    10300册
    本刊文章版权受法律保护,如欲转载,请与《新中化》编辑部联系

送电36小时

文/

郑 江

36小时,不长不短,在昼夜中交替,经岁月流传。36小时,每一分每一秒都在续写着中化蓝天人奋斗的故事,平凡而又真实

郑江
中化蓝天氟材料

2019年10月10日16时,天色渐暗,上虞基地里很多人已陆续准备下班,西区动力车间却依然热闹非凡,小小的配电室里挤满了人。几个戴不同颜色安全帽、穿着不同工作服的人凑在一起,正激烈争论着什么,“这样不行,一定要按照既定方案执行。”隐约听到有人这样说。

17时,随着动力车间一次合闸送电成功,配电室里响起热烈的欢呼声,大家悬着的心终于放下,露出欣慰的笑容。从最后一段电缆对接完成,到配电柜等电力设备调试完成,从新老电力系统对接完成,到最后送电成功,整整过了36小时。

36小时,不长不短,却凝聚了项目部、维保中心、生产技术部、施工单位等80余人近1年的心血。从项目获批,到设计、招标采购、施工、调试、制定送电方案,再到最终送电成功,背后是不为人知的艰辛和努力。

2019年,随着下沙基地的生产装置整体搬迁至上虞基地,以及公司多个技改项目实施,公司总供电容量需达到9900kVA,现有5200kVA供电容量已无法满足使用需求,需增设一路20kV专线,同时原有的20kV专线需改造为保安线路。

整个化工园区的供电都是由园区电力局提供,近30台电力设备、7000米电缆以及无数配件,串联起了厂区的电力系统。厂区送电的前置条件是必须从园区“宏扬开闭所”引入一路20kV作为主供电源,而这必须经过电力局审批通过。

项目虽小,建设流程却一样不少,图纸会审、方案编制、现场施工、材料报验、验收、调试、三查四定缺一不可。电力工程师们一遍遍审查设计图纸,仔细核对每一条线路每一台设备,不断反馈设计修改意见,最终图纸审查一次通过。在会同施工单位多次前往电力局沟通、协调后,最终确定了厂区送电时间。

送电完成后,维保中心人员组织巡检

电气工程师们这样形容送电工作:“一台台配电柜、变压器构成了一个大心脏,一条条电缆就犹如一条条血管,源源不断地向浙化科的各个器官输送血液,确保公司稳定、健康运行,而我们就是心血管医生,诊断心血管是否有异常情况,偶尔牵线搭桥。”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电气工程师们一起深入现场,像医生一样仔细检查,小到一个卡件,大到一台变压器,力求确保每台电力设备都符合设计要求,每件原材料都符合质量要求。

送电前必须先将新老电力系统进行对接,而这意味着会全厂停电。对于一家生产型企业来说,停电不仅会因生产停顿造成损失,还有可能引发其它不确定性问题。所以,对接方案必须周全再周全。

为确保新老电力系统顺利对接,公司成立了专项指挥小组,小组人员职责分工明确,随时待命:提前准备250kVA发电机、施工配电箱、母线槽加工机械等电力机具;作业前进行风险因素分析,制定详细有效的应对措施;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停送电作业票、挂牵上锁以及上虞基地“保命条款”。

小伙伴们穿梭于一个个办公室之间,搭设临时用电,确保用电安全;奔波在各个车间,为检维修提供临时用电接驳点。送电成功后,他们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巡检工作当中,检查每一台配电柜、每一路管线……万全的准备,让上虞基地在36小时内实现了安全送电。

36小时,不长不短,在昼夜中交替,经岁月流传。36小时,每一分每一秒都在续写着中化蓝天人奋斗的故事,平凡而又真实。

浏览: 2305 次